11月北京霧霾比去年反彈54%!不“一刀切”可能真不行?

台中自助搬家 文章導讀
整個1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瞭四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不‘一刀切’是對的,但有時候經濟發展與大氣污染治理確實是一對矛盾體,隻有加大治理力度才能解決問題。11月30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預計12月1-2日北京市將發生一次中重度污染過程。因此,北京市將於12月1日0時啟動實施黃色預警措施。事實上,這已經是今年入冬以來北京市第3次啟動黃色預警瞭。整個1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瞭四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北京的月均PM2.5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未剔除沙塵影響),去年11月則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彈瞭54%。PM10方面,今年11月的月均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去年11月則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也反彈瞭42%。不光是北京,在天津,今年11月PM2.5的月均濃度為83微克/立方米,去年11月則為53微克/立方米,反彈瞭56%。在石傢莊,今年11月PM2.5月均濃度為108微克/立方米,去年11月則是78微克/立方米,同比也反彈瞭38%。12月1日,在2018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上,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河環保”)董事總裁陳榮強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去年,今年秋冬季取消瞭環保“一刀切”的措施,中家事清潔服務小工業企業都正常生產瞭。禁止“一刀切”是對的,這樣做更加科學,也非常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環境治理確實不能搞“一刀切”。“但由於中小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問題比較嚴重,一旦遭遇不利的氣象條件,就極易導致霧霾的發生。”陳榮強說,“如何在禁止‘一刀切’的前提下,在生態環境部和環境監測總站的部署下,實現更為精準的管理和治理,也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反彈率最高接近60%先河環保的主營業務是網格化精準監控和決策支持系統,他們在京津冀區域的16個城市中有110個服務單位,安裝瞭上千個點位的空氣監測設備,因此對該區域的大氣環境狀況比較瞭解。“11月份霧霾的范圍之大、時間之長,濃度之高,可能超過瞭大多數民眾的想象,包括一部分專傢的預期。”陳榮強表示,“以北京為例,直到10月底時,PM2.5的表現還都非常好。但進入11月以後,PM2.5卻不降反升,比去年同期有瞭一個較高的反彈。整個京津冀‘2+26’個城市都存在類似的情況,低的城市反彈率有30%,高的城市則接近60%。當然,也有同比降低的城市。”什麼原因?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利氣象條件這兩個老生常談的因素仍是霧霾的罪魁禍首。以11月12日-15日的這次重污染過程為例,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就是推高此次污染過程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是我國重化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以占全國7.2%的國土面積,消耗瞭全國33%的煤炭,鋼鐵、焦炭、電解鋁、平板玻璃產量均占全國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公路貨運量占貨運總量的86.1%,柴油車污染已經成為交通領域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此次,這次重污染過程中,華北區域的家事服務氣象條件呈現出“高濕度”的特征,特別是夜間,隨著溫度逐漸降低,大氣近地面相對濕度迅速升高到90%左右,甚至出現濕度飽和狀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霧”。這種大霧天氣,非常有利於大氣中氣態污染物向顆粒態轉化,PM2.5組分中硝酸鹽等二次反應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然後又在持續性偏南風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匯聚。“此外,本次污染過程大氣垂直層結相對穩定,夜間至清晨有區域性逆溫過程出現,上述多種不利氣象條件綜合作用,是本次污染過程的重要成因。”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表示。不“一刀切”導致無組織排放嚴重污染物排放量大,與產業、交通、能源、用地結構有關,短期內可能很難明顯改善。不利的氣象條件,也基本不會為人力所左右。那麼如何才能減輕霧霾?在陳榮強看來,隻能從治理力度上下功夫。“去年秋冬季,京津冀區域執行的是‘一刀切’的環保措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散亂污關停、工地封土令、汽車單雙號限行,多種措施齊抓共管,再加上氣象條件較好,才有瞭比較好的結果。”陳榮強說,而今年秋冬季,按照要求不能再環保“一刀切”瞭,很多中小企業都在正常生產。“11月7日,河北新樂化肥廠爆炸。11月28日,張傢口發生爆燃事故。11月30日,河南范縣一傢化工廠又發生瞭爆燃事故……這說明京津冀區域的企業都在正常生產,沒有‘一刀切’。”他表示,“而一般來講,企業首先關註的都是安全問題,其次才是環保問題。連續發生爆炸事故,說明企業連安全問題都沒解決好,環保問題就更不用說瞭。”張傢口“11.28”爆燃事故調查結果顯示,該事故是由於氯乙烯氣櫃發生泄漏,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所導致。陳榮強表示,中小工業企業的廢氣無組織家事服務台北排放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根據他們多年來的空氣監測經驗,小企業無組織排放的污染量可能是煙囪中有監測的污染物排放量的10-20倍,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所謂“無組織排放”,是指非密閉式工藝過程中的無組織、間歇式的排放,導致污染物逸散到大氣中。由於監測難度等原因,我國空氣環境監測中隻包括煙囪等有組織排放的數據,缺少對無組織排放的監測數據。不“一刀切”瞭,這些中小工業企業就正常生產瞭。正常生產瞭,無組織排放就多瞭。無組織排放多瞭,霧霾就容易發生瞭。能否通過加蓋等措施解決無組織排放的問題?陳榮強表示,這樣需要一定的成本,中小企業很難負擔。事實上,現在大多數小企業都沒加蓋,廢氣排放的時候“遮天蔽日”。“我們在10月底就感覺到,不‘一刀切’可能會出問題,於是給好幾個服務城市發出瞭意見,建議他們趕緊采取單雙號限行等措施。但地方政府有他們的考慮,最終沒有采納,結果真的出現瞭11月大面積霧霾的情況。”陳榮強說。同樣是這些企業,10月份也沒有“一刀切”,為啥霧霾沒有這麼厲害?陳榮強表示,主要是11月的氣象條件比10月份差很多。國傢氣候中心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進行過聯合會商,結果顯示,今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風強度弱,不利於冷空氣擴散南下,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去年冬季偏差。“11月份的霧霾反彈,給大傢提瞭個醒,讓我們對當前的形勢有瞭更加清醒的認識。京津冀區域的排放總量還是太大瞭,如果不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很難完成今年秋冬季考核的目標。”陳榮強說,“不‘一刀切’是對的,但有時候經濟發展與大氣污染治理確實是一對矛盾體,隻有加大治理力度才能解決問題。”(家事服務推薦編輯:Wendy)

source: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1203/6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