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 發電行業為何“一枝獨秀”?

新竹裝潢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制度的重要創新,也意味著我國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的全國碳交易市場已正式啟動。為何碳交易市場啟動會瞄準發電行業呢?

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 發電行業為何“一枝獨秀”?
  碳交易試點運行四年多之後,終於“守得花開見月明”。
  12月19日,國傢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
  據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也同時印發。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將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牽頭承建,北京、天津、重慶、廣東、江蘇、福建和深圳共同參與。
  “充分考慮到瞭發揮市場機制對降低減碳成本的決定性作用”“體現瞭碳市場建設突出重點、夯實基礎、制度先行、穩步推進的特點”“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制度的重要創新”……諸多受訪專傢對於《方案》的高度評價也透露著一個積極的信號:這個如約而至的全國碳市場將有力助推我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承諾以及實現國內約束性的碳減排目標。
  而“穩中求進”是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發佈會上聽到的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正如國傢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所強調的,先期啟動納入發電行業僅僅是第一步,未來的設想是,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納入碳市場的門檻可能還要進一步降低,要把更多的企業納入到碳市場的管理范圍。”
  發電行業為何“一枝獨秀”?
  為什麼隻有發電行業?這是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看到《方案》的第一眼時產生的疑問之一。因為根據預期設想——2016年1月國傢發展改革委發佈的《關於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全國碳市場第一階段擬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而《方案》則明確,在發電行業(含熱電聯產)率先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顯而易見,全國碳市場的覆蓋范圍是開展所有工作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范圍確定瞭,然後才能談及數據報告核查、總量設定、配額分配和配額交易等其他設計要素。”清華大學教授張希良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碳市場的覆蓋范圍決定瞭這個體系可以管控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大小,也就從根本上決定瞭這個體系在履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承諾和完成國內碳減排目標中可發揮的作用大小。
  那麼,初期僅僅選擇將發電行業作為突破口是基於怎樣的考量?對此,李高解釋,將發電行業作為突破口,來開展全國碳市場的建設,主要考慮瞭幾個因素,一是發電行業的數據基礎比較好,產品相對比較單一,比較容易進行核查核實,配額分配也比較簡便易行。二是這個行業的排放量很大,目前發電行業可納入的企業達到1700多傢,排放量超過30億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3。如果啟動交易,這個規模遠遠超過世界上正在運行的任何一個碳市場。
  “事實上,在碳交易試點的過程中,很多地方的電力企業都是主體,相關經驗也比較成熟。”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碳市場可以對電力行業發展形成碳約束,通過碳約束倒逼電力結構優化,挖掘減排空間,促進電力行業低碳發展。
  同時,《方案》明確:“發電行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的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
  門檻越低,覆蓋的企業數量就越多,市場管控的碳排放量就越大。但在張希良看來,考慮到企業參與交易的能力和政府的管理成本,企業門檻也不是越低越好。“就我國電力行業實際情況來說,將年能耗一萬噸標準煤(年二氧化碳排放2.6萬噸左右)作為交易體系的企業門檻是比較合理的。”
  如何設定總量和配額管理?
  碳市場的源頭是配額。配額多少既反映瞭碳排放控制目標的大小也決定瞭碳排放權的稀缺程度,而稀缺性程度影響碳排放權的價格。其中,總量設定將確定碳配額的供應總量,也是市場碳價形成的基礎。
  實際上,歐盟和國際上已建成的其他碳市場經歷過失敗的根本原因都和總量設定不合理有關,主要表現為總量設定過松,實際碳排放總量低於市場預先設定的總量,也就導致瞭碳價奇低。
  不過,在王志軒看來,過緊的配額,必然會過多提高參與碳市場企業的成本,也會使這些成本最終傳導到全社會,影響到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正如《方案》基本原則明確的:“……在不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分階段、有步驟推進碳市場建設。”,國傢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也表示,全國碳市場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因此,碳市場在初期的時候,可能配額分配的量,不會特別緊。要通過一段時間來讓這個碳市場發揮作用。”
  “不會特別緊,但也不會特別松。”張希良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碳市場建設的國際經驗和國內七個省市的試點實踐看,總量設定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應遵循循序漸‘緊’的原則,以確保全國碳市場發揮作用。”
  此外,設定的碳市場總量是需要通過配額分配的方式落實到企業的。配額分配是采用適當的方法將設定的碳市場總量分配落實到所覆蓋的行業和企業的過程。從國際經驗和國內七個省市的試點實踐看,碳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初期一般采用全部免費分配或絕大部分配額免費分配,之後不斷增加拍賣在配額分配中的比重的路徑。
  《方案》中提出,發電行業配額按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會同能源部門制定的分配標準和方法進行分配。
  據瞭解,經過七個地方碳交易試點4年多的實踐,我國發展出瞭兩種符合國情的配額免費分配方法,一種是基於當年實際產量的行業基準法,另一種是基於當年實際產量的企業歷史強度下降法。蔣兆理表示,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在發電行業都是采用基準線法。
  企業如何做?
  實際上,企業作為碳市場的交易主體,面對一個復雜的新機制僅靠簡單理解和被動適應是不行的,必須認真梳理碳市場的每個環節,弄清碳市場與各種政策工具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
  對此,蔣兆理也是直言不諱:
  一是碳市場會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啟動碳交易之後,納入碳交易的這些企業,就要加強內部管理,要全面地衡量各項指標,加強內部管理;
  二是對企業的經營決策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啟動碳交易之後,如果企業超排瞭、多排瞭,就會付出相應的成本,因此,在企業的經營決策當中就會審慎地考慮;
  三是對企業的投資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那些經營管理不好、技術裝備水平低的企業,若是多生產,就會帶來更多的配額購買負擔。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要考慮不能長期處在基準線以下的位置,必須要加大投資力度,要改善你的經營管理,使得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達到一定的標準,甚至超過這個標準,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當中占據有利地位。
  之前有媒體報道,有很多企業都在觀望在猶豫在質疑,但是真正到碳交易試點啟動的這一天,一些企業代表還是積極表態:電力企業將加快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和準備,在基礎建設和模擬運行的二年左右時間內積極、深入參與到碳市場建設中。
  王志軒則表示,要為不斷挖掘企業碳減排潛力做好技術儲備。碳市場的作用也是不斷促進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碳減排水平,不斷深度挖掘碳減排潛力。電力企業由於受電廠運行年限、地域、技術、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減碳的潛力是不同的,減碳的成本也是不同的,在碳市場中能夠獲得更高收益的一定是技術或管理的領先者。
  試點地區如何過渡?
  數據顯示,即使僅納入發電行業,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仍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規模超過歐盟碳市場總體規模。2017年,歐盟碳市場排放規模為19.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截至2017年11月,7個試點累計配額成交量超過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超過46億元,而且試點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出現瞭雙降的趨勢,起到瞭碳市場要發揮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
  “有關試點省市、試點市場,還將持續運行一段時間。”李高表示,國傢發展改革委將在堅持全國碳市場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實現試點省市的碳市場與全國統一碳市場順利的對接和平穩過渡。同時,李高強調,在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已經確定覆蓋的行業當中,符合全國碳市場納入條件的企業,應當納入全國碳市場進行統一管理,不再參加地方區域的碳市場活動。
  王志軒介紹說,“雖然碳市場頂層設計中對相關部門及交易主體在碳市場建設中的責任做瞭明確分工,但是這些政策工具涉及到政府各個部門,各種政策工具之間可能會產生重復管控,因此未來還需要統籌考慮碳交易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形成合力。”
  張勇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落實好《方案》提出的各項要求,加快碳市場管理制度建設,抓緊開展2016、2017年歷史數據報送、核算與核查工作,有序推進配額分配,加快推進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並強化自身能力建設。
  原標題:深度:為何碳交易市場啟動瞄準發電行業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580.html